校友之家

“公”启智慧,“管”绘蓝图 | 汪洋:人生总有起落,是金子终会发光

日期:2024-05-19 编辑:汪洋


云奔潮涌,万木春华,转眼离开母校已近一年。

虽然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但总有一些相遇,让我们心生感激、难以忘怀。


个人简介

汪洋,银河集团9873.cσm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谭志福教授,现就职于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担任辅导员。在校期间,曾任银河集团9873.cσm第七届学生会主席、第十一届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德育辅导员、本科生兼职辅导员、学校研究生院助管、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助管等职务。

2019年,入选学校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赴重庆市荣昌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研究生期间,创办山东省唯一一家由在校生注册并运营的慈善组织:济南市香蕉公益服务中心,投身公益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组织法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十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集体殊荣。

个人曾获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山东省高校师范类优秀毕业生、2017年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2022年济南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银河集团9873.cσm杰出青年志愿者、“星翔计划”创新实践领军人物、区级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2015年的金秋,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背着行囊只身从燕赵奔赴齐鲁,从此七载师大求学路,一年西部支教行,时间里的圈圈涟漪,记忆中的种种际遇,皆蒙母校恩泽。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伴师大七载,足以慰风尘。愿师大永远弦歌不辍,芳华待灼。

同行七年,有幸见证母院发展壮大,倍感自豪。公管不大,但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作为公管学子,无论去向何方,身居何位,“公行天下,管以济世”的建院精神都将赓续,“文以载道,经世济用”的处世格局都将受用。当“公管”遇上“文济”,相信崭新的篇章还会继续书写,学子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

一路走来,我幸得各级领导赏识和各位恩师教诲,才有今日之成长。研究生导师谭志福教授,不仅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者,更是我健康生活的知心人。他以扎实的学识为我析事明理,以负责的态度为我答疑解惑,以豁达的气度宽容我的过错,以笃实的品格指引我走出迷途,我才能够幸运地完成学业。研究生辅导员陈勇老师是我创新创业道路上的明师,那些为了竞赛放手一搏的日子,那段争分夺秒的比赛经历,那个不知是如释重负还是喜极而泣的拥抱,都将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一生的财富。未来的某一个雨夜,若再一同吟诵苏轼的那首《定风波》,该是何等的畅快!本科辅导员李晓娜老师是我本科生涯的启蒙老师,您精致的态度和高雅的情操一直影响着我,哪怕身在井隅,也要心向星光。还要感谢学院各级领导老师对我的包容和爱护,让我能够脱去稚气,迈向成熟。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班级的同窗们是我成长的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他人的长处和自身的不足,择其善者而从之。硕士毕业时,我们寝室4人考公考编全员上岸,并得到了学校研究生院的微信报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27号楼615宿舍的兄弟们,我们曾一同畅聊人生理想,一同纾解学业焦虑,一同举杯对酌欢饮,同寝之情溢于言表。在此,也收集了我们宿舍考公考编上岸的亲身经验,分享给师弟师妹:

第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是征程的开始。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岗位,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岗位地点、发展空间等因素;另一方面,要学会自身利用优势条件去筛选出相对而言竞争性更小的岗位,比如能限制到自身专业的二级学科的岗位,以减小报考的竞争压力。

第二,要将功夫下在平时。“没有白吃的饭,没有白受的苦,没有白经过的锻炼,所有的经历都会内化于心,变成丰富的阅历,照亮你未来的路。”多读书、多积累,积极参加竞赛,既要锻炼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也要锤炼自己的文字功底。

第三,一旦有想法就要主动出击,寻找自己的同路人。“同行亦同行”,主动结识走在前面的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经历,都是宝贵财富,一定要与他们多交流。

第四,合理规划时间,尽早着手复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没有100%的把握,那就要做100%的准备。


“我们终需远行,也终将回家”

从精神上讲,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那个最本真的自我,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一路最要感谢的是,家人的养育之恩。我自幼随爷爷奶奶长大,和父母相处时间不算多,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不算高。但在外求学多年,每每失意时,回头看,父母在,长辈在,家就在,爱就在。家庭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家人永远是我是我最大的底气和骄傲。同学们也是如此,无论将来如何仰望星空,都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帮助过自己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以及脚下的土地,这些东西是我们深植于现实世界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感恩”的底色。

结语:“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我还要感谢在山师大求学七载经历的所有伤痛和失败。你们也许灼伤了我,但也磨炼了我,让我学着和自己和解,跟过去道别。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师弟师妹们,要知道,只要是波涛,潮落自有涨潮时。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生命可以苍老,而记忆永远年轻。

我亲爱的校友们和师弟师妹们,

就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